紐約 — 在MySpace和Facebook等社交網站成為Web 2.0的新寵之前很久,工程師們就已經開始在Usenet或Newsgroups新聞組上,通過互聯網探討問題并相互幫助。 他們經常把文件上傳到FTP上,與其他工程師共享。
就像十幾歲的年輕人喜歡在MySpace上獲取聲望、財富和友誼一樣,工程師們喜歡在互聯網上結識同行并獲取同行們的認可。和其他人一樣,他們也渴望在能夠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獲得關注。
不過工程師們喜歡訪問的網站,通常是由科技公司自己主辦的用戶社區網站。 工程師們在這些網站上更多的是進行 “計算機社交”,而非“網絡社交”。
兩者的差別暫且不談,但它們之間的共性卻都是讓人欲罷不能。 對此問題,維基百科的共同創始人Jimmy Wales曾經寫道:“維基百科的關鍵就在于它充滿樂趣,讓人上癮。”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可以讓人獨處、同時又具備社交特性的場所。
在《紐約書評》最近的一篇文章中,Nicholson Baker描述了這樣一種現象: “所有互聯網行業的卓越成就 —— 例如電子郵件、AOL聊天、Facebook、Gawker、Second Life、YouTube、Daily Kos、魔獸世界等 —— 或多或少都具備一些讓人上癮的因素;它們之所以能夠讓用戶樂此不疲,都是因為具備這種以獨處的方式進行社交的特性: 用戶不斷地登錄、不斷地查看信息,就好比你試圖睡覺時,卻想參加樓下舉行的熱鬧聚會一樣。”
The MathWorks作為科學計算和基于模型設計的領先軟件供應商,見證了在其用戶社區中出現的一場巨大變革。 MathWorks用戶社區的負責人Ned Gulley提起了過去兩年中發生的“巨變” ——Matlab站點的訪問人數每年增加一倍。
The MathWorks成立于1984年,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主辦了一個名為Matlab Central的用戶社區。如Ned Gulley所說,公司“并非從零開始”。 但其FTP站點的文件從最初的幾百個已經增長到了7500個。用戶每天會向Matlab的文件交換區增加7到8個文件。 公司的新聞組也會不斷收到新的問題,提出進行文件交換。
根據The MathWorks公司提供的報告,公司起初建立了一個可容納100萬用戶的Matlab計算語言社區,實際每月吸引約400,000名用戶。
雖然The MathWorks公司會不斷維護自己主辦的社區,但正如Gulley說過的一樣:“客戶為網站帶來的資源要遠遠多于公司本身,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才是網站的主辦者! PicScout公司(一家視覺內容監測供應商)的研發副總裁Yair Altman是個活躍的Matlab用戶。他居住在以色列,第一次來到The MathWorks的用戶社區時,認為這只是一個在線幫助網站。 之后卻很快發現,這個論壇可以提供比預想中更多的東西。
Matlab社區由兩部分組成:論壇和文件交換區。Altman認為Matlab論壇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在這里能比在Google更快、更有效地搜索到與The MathWorks相關的問題的答案。
Altman說:“如果用戶在微軟的封閉軟件包中發現了一個bug,然后發郵件給它的服務團隊,那簡直就是遙不可及。而在Matlab社區,用戶可與使用The MathWorks的用戶直接對話并得到回應!
這讓人上癮。 即使在Altman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每天仍然忍不住要登陸Matlab社區,查看新帖。 他還向Matlab的文件交換區提交過程序。 他說:“在我獲得正面評價時,會感到非常地自豪, 而同行們給出的負面評價則會讓自己懊惱。我會對自己說,‘這是一個完美的程序! 為什么他們不接受?’”但通常這種經歷只會激勵他提交更多的修改程序。
通過展示最佳編程法,工程師們找到了一個釋放專業自豪感的出口。 而類似于Matlab的社區網站也“為實習工程師們搭建了一個平臺”,Gulley說: “一名年輕的工程師通常需要在一位資深工程師的帶領下,學習最佳的編程方法!
“類似于Matlab這樣的社區論壇,可以為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們提供一個平臺,結識‘新工程師’,并幫助他們成長,”他補充道。
John D'Errico是一名Matlab用戶,他在Kodak公司做了29年的數學家,2年半前退休。 D'Errico非常熟悉Matlab,但在退休前總是缺少時間和精力參與到其中。
現在他有了自己的時間,每天清晨4:30起床,之后至少從Matlab的文件交換區上下載一個文件。 D'Errico是評論組中的一員,他翻來覆去地研究那些程序文件,查找錯誤,確定它是否符合標準。 然后寫一份詳細的評論文章,發布在文件交換區上。 D'Errico被看作是Matlab社區中最有魅力的導師之一。
“在我開始做出長篇的、實質性和建設性的評論前,Matlab社區上的大多數評論都只是三言兩語,沒有任何建設性意義。 之后,我看到其他一些人也開始為此付諸努力。 有人做出建設性工作、為其他人提供反饋時,就可以提高所有來訪者的水平!
D'Errico補充道:“提供指導有多種方式: 回答問題、為所提交的代碼提供評論是最常見的兩種方式。 第三種就是提交自己的代碼。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其他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有時還會仿效你的作品。 ”
“我們從在外部世界中看到的以及自己的錯誤中汲取經驗。 如果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僅來源于隨機的錯誤和成功,會讓自己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取得進步!
Gulley表示,對于社交網站,絕不要低估“人們對做出貢獻的需要” 。 人們希望貢獻自己的知識與經驗,獲得別人的欣賞和尊重。這也是維基百科之所以能興盛的原因之一。
在公司里,網絡社交會與一些潛在的商業觀念產生沖突。 D'Errico說,在他將代碼提交到Matlab社區的文件交換區之前,如果想鉆公司的空子,Kodak是不會讓他輕易成功的。 他說,這種努力“不是一般地麻煩!
D'Errico說,如果哪個員工想寫些新程序,首先一個問題就是: “我們是不是應該對此擁有專利?”
PicScout公司的Altman并不把專利問題看作是涉足Matlab的一種阻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別人所提交的代碼“與自己所做的工作并沒有任何直接關系! D'Ericco對此保持樂觀態度。 隨著年輕一代網絡社交愛好者進入工程師圈子,公司對于專利問題的擔憂也許會有所降低。 “僅僅需要一小部分人”就可以徹底改變局面,D'Ericco說道,“各家公司都會鼓勵員工更頻繁地公開他們的代碼,與外部世界分享資料!
如果計算機社交已經在工程師的圈子中過時,那如何解釋最近在用戶社區中出現的流量猛增現象? 無需再左顧右盼,看看近幾年來消費者在線購買行為的變化就足以說明問題。Gulley說: “如果今天你想買一個數字便攜攝像機,毫無疑問,你一定知道應該去哪一個網站。 那一定是一個你非常信任的網站,你可以在其上比較型號和價格,并最終購買一個理想中的機型 。消費者們知道,他們不需要去憐憫銷售商。”
這與工程領域相似。 如果一名工程師被要求開發新軟件,他并不需要重新溫習大學課本并開始重新書寫代碼,而是會想到,“在某個地方一定有類似的程序。 我并不需要重新開始,”Gulley解釋說道。
正如在Matlab社區中常見的問題,經常會有人質問: “你是想要我們來幫你完成工作么?”簡而言之,論壇也有它自身的禮節。 “你不可以簡單地說,‘請完成以下工作’,然后期望別人把東西喂給你,”Gulley說。
Matlab社區是一種“網絡社交”嗎? Gulley認為它更像是一種“計算機社交”,不過用戶的體驗正在使兩者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
D'Errico說道:“有些人我會經常和他們溝通,和他們一起我會覺得很開心,我愿意把這些人稱為‘朋友’。在論壇上幫助過許多人后,我也會收到類似這樣的信息,‘如果你到城里來,我愿意請你喝啤酒。’”。 可惜的是,D'Errico很少有機會再出差,自然也沒有機會喝到這樣的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