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低壓電器“產業集群”形成了幾個影響全國的龍頭企業,但它同樣繞不開“產品雷同—低價競爭—利潤太低帶來創新能力不足—生產更多更低價的雷同產品”的“惡性循環”。造成類似柳市低壓電器行業的主要原因如下:
1、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中國入世后,外企除了占據高端市場,又以獨資或合作方式在中國設廠,實施“本土化”戰略。這直接威脅著樂清的電氣行業,最終只能在低層次的維修市場夾縫中求生。
2、遭遇貿易壁壘,嚴重影響外貿出口。國外的各類認證體系、新技術標準體系和產品環保要求歷來十分嚴格,歐共體近期頒布的兩個環保指令,更是對我國產品進入國外市場構成了一道新的門檻。
4、是企業用地緊缺。土地資源少,用地指標緊,地價高,抑制了企業發展,許多企業只好遷往外地。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內資企業在中國低壓電器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從發展前景來看并不理想,反觀外資企業,他們的市場規模占到總體市場的1/4,發展速度并不快,但他們保持了高的盈利水平,在利潤率前10位中有7家為外資企業。因此,產品同質化,價格透明化,利潤微薄化,競爭激烈化,我們的出路在哪里呢?
三、合資是最好的選擇嗎?
面對國內龐大的市場,外資低壓電器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了進軍中國市場的高潮。 施耐德電氣1979年就進入中國,1987年第一家合資企業——天津梅蘭日蘭有限公司打開了設廠兼并的序幕:
2005年2月,通用選擇了正泰;
2005年9月,西門子選擇上海精益;
2006年,施耐德選擇德力西。
能為外資所選擇的,多是中國優秀民營企業。
未來,“2006年中國電氣工業100強”中,在國際電氣巨頭可能選擇的名單中,有54家優秀的中國民企。
四、品牌塑造是中國民族工業自動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今后5-10年是電器自動化市場關鍵的幾年,只有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的企業才能生存、發展。讓我們期待著強者浮出水面!
1、品牌可以無形中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利益:
一個成功的品牌是使用者獲得相關的或獨特的最能滿足他們需要的價值;它的成功源于面對競爭能夠繼續保持這些價值,從而形成某種與眾不同的
競爭優勢。隨著工業自動化的核心產品優勢慢慢消失,不同
供應商之間就很少能形成價格差異,對于許多
供應商來說,防止普通化趨勢的營銷努力是工業自動化樹立某種
差異化的
競爭優勢的關鍵。
(2)品牌是關系的建筑師。
過去,
市場營銷的重點很大部分放在怎樣“贏得”客戶上,而不是如何長期“擁有”客戶上;而
關系營銷的目的正是在于使服務、質量和營銷這三者環環相扣,使贏得客戶與保有客戶這兩方面呼應扣合起來。
2、發展工業自動化品牌的四種模式:
(1)人員推銷
人員推銷是指為了達成交易而與一個或多個潛在用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方式來達成簽單。這個直銷模式是最常見的銷售過程,也是被認為最重要的促銷方式,有的企業甚至只通過人員促銷來獲取訂單。
①銷售人員直銷
②服務促進銷售
③教育技術人員
④高層銷售
(2)銷售促進
銷售促進是指輔助銷售,從而鼓勵用戶對產品與服務進行嘗試的短期激勵。銷售促進整體有如下的幾點:
①邀請客戶到自己公司參觀公司先進的生產基地和管理方式
②樣板工程樹形象
③改變付款方式
④技術交流與培訓班
⑤會員俱樂部制
⑥互惠購買
⑦試用與樣品贈送
(3)公關
公關是指為提高或保護公司的形象或產品而設計的各種方案。營銷研究表明對于復雜、昂貴、風險大產品的購買企業形象好的企業更容易獲得訂單。
①與行業協會、相關的政府官員、行業媒體和記者、業內權威專家維持良好的關系。
②參加業內頗有影響力的行業展會
③讓用戶進行口碑宣傳:
④企業峰會
⑤行業宣言
⑥創造新聞
⑦公眾服務活動
⑧服務巡禮
⑨拜年活動
(4) 廣告
廣告是指有特定的出資者付費所進行的構思、商品與服務的非人員的展示和促進活動。工業自動化營銷中廣告的作用不如消費品那么明顯,一般不會出現廣告投放量與銷售增長關系特別明顯的現象。但是我們也不能低估廣告在工業自動化促銷中的作用。正如科特勒所言“有些工業自動化公司廣告支出嚴重不足,無法提高在用戶中的知名度與得到認可。他們低估了公司形象和產品形象在售前爭取消費者的能力”。
①媒體傳播--軟性文章細無聲。
②行業期刊廣告:
③宣傳手冊:
④視聽材料:
⑤網上宣傳:
⑥標志圖形:
⑦工業企業POP:
目前,全球電器行業中,德國電氣NO.1品牌是西門子;美國電氣NO.1品牌是GE,法國電氣NO.1品牌施耐德電氣;IMSC工業品營銷研究中心也期待中國電氣的NO。I,我們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