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導讀
在去年的春運中,乘坐長沙至常德K9092次列車的張宏偉驚喜地發現自己的手機可以通過“籮筐”App連上列車的免費無線Wi-Fi,通過它可以看電影、聽音樂、看漫畫。而這一切便利的娛樂享受,都來自中傳瑞有自主研發的“旅客列車Wi-Fi服務平臺”。目前中傳瑞有已經簽約全國6個鐵路局的900余列火車。2015年計劃新增500個服務車次,使裝載“籮筐”的車輛全年運營超過2.5億人次。記者就“旅客列車Wi-Fi服務平臺”的開發細節和未來發展,深入訪問了中傳瑞有首席技術官趙繼安博士。
時間: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采訪對象:中傳集團技術總監 中傳瑞有首席技術官 趙繼安博士
記者:趙博士您好。
趙博士:您好!
記者:我們知道,早在2012年的時候,您的項目在南昌鐵路局的列車上就試運行了。這個項目一定經歷了很長的規劃期,所以請問它最早的出發點,或者說立項背景是什么?
趙博士:其實最早是我們自己發掘了列車Wi-Fi的市場需求。在此之前,我們乘坐列車,覺得列車上網絡既不穩定,而且網費又貴,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電視。所以我們就在想,能不能開發出一套系統,能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在列車上享受免費而且優質的Wi-Fi服務。我們最開始在南昌局做了一些實驗,進行了用戶體驗調查,認為列車娛樂服務是很有市場的。而從2011年開始,帶Wi-Fi功能的終端開始興起了,同時移動技術發展得也很快。所以基于我們對市場的需求調查,還有各方面技術的成熟,我們決定和威盛合作開展這個項目,并且自主研發了核心技術。
記者:可否請您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套列車Wi-Fi服務系統?
趙博士:好的,您可以看這張架構圖。我們的列車Wi-Fi系統由部署在每節列車車廂上的車載服務器,以及部署在云計算中心的服務器集群組成。用戶通過在自有終端上安裝由中傳自行研發的移動應用平臺“籮筐”來訪問Wi-Fi服務,包括看電影、看書、玩游戲、旅游專列的票務預訂等。
設備端采用威盛為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其中配備了Wi-Fi通訊模塊,預留了3G/4G蜂窩模塊空間,最高1T的大容量固態硬盤,具備AP(Access Point)功能。依靠威盛x86系統部署的外部服務、數據庫和防震固態硬盤,可以存放幾百部電影,幾百部電視劇(及綜藝),幾千首音樂,幾千本電子圖書及眾多游戲。
同時,這套系統是基于混合網絡提供的服務,能夠接入外網和車內局域網。初期外部資源有限度地開放,全網絡的開放接入將通過2017年初計劃發射的衛星來支持實現。
記者:您認為這套系統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趙博士: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具備先發優勢。這套設備和方案是我們自主研發,也申請了多項專利,通過早期選擇正確的威盛技術方案為我們公司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避免了走彎路。
記者:可以聊一聊技術上的亮點有哪些嗎?
趙博士:技術上的亮點,我從軟件、硬件和服務三個角度來說好了。
首先軟件上,你知道中國列車的旅客乘載量是很大的,乘客數據也非常巨大,那么信息并發時產生的信號干擾問題就很嚴重。為此我們中傳集團組建了專門的軟件團隊開發容量可伸縮的服務平臺,滿足龐大用戶群的并發訪問。
然后硬件上,因為中國鐵路歷史悠久、省市較多,很多都是普快,車型都不同,包括供電、環境及震動都不同,那么在整個方案的硬件設計和架構,我們在擴充和兼容性方面進行彈性設計,所以現在這套系統非常貼合中國的鐵路軌道上各種環境。
最后平臺和服務上,現階段我們在“籮筐”上推出了看電影、聽音樂、閑翻書、逗你玩、游戲等娛樂欄目;另外也推出旅游聯盟欄目,提供了鐵路旅游在線電子商務功能;還推出了城市風采及其它試水欄目。我們會根據市場需求與用戶反饋不斷優化平臺的服務內容。
記者:在整個項目開發過程中,您和您的團隊有遇到哪些困難嗎?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趙博士:我們在項目前期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項目難點比如鐵路運行顛簸、噪音很大且信號非常不穩定。系統本身為此做了多次改變,架構也是經過反復設計測試。另外,前期我們對項目考慮不周,出現過一些偏差,也經常修改需求。但是只要我們有要求,威盛就立即配合為我們修改方案,這點令我非常滿意,也加快了整個案子的進程。現在我們采用了全封閉、一體化全金屬的外殼設計,徹底避免了列車運行環境對設備內部各部件的干擾。
記者:那么可以深入跟您了解一下技術層面,如何解決剛剛那些困難嗎?
趙博士:好的,在安裝之前我們對運行環境和車載設備進行了調研,為了提升系統穩定性,我們決定做三個主要調整。我們先是把普通硬盤替換為了固態硬盤,這樣做就能確保大容量數據的高速存儲和處理能力;第二個就是拿掉了風扇,同時把系統加固到高于工業級別,保證在長時間震動中不出現問題。最后我們調整了電源,使它支持寬溫、寬抖動范圍,這也遠遠高于工業級標準。
記者:您對威盛在3年的服務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最終決定選擇威盛呢?
趙博士:最早吸引我的是威盛非常優質的技術背景,整體系統設計的能力很過硬,具有自主x86和ARM技術,我們提出需求后,威盛給到了我們不同架構的很多方案選擇,同時說明了對應的優缺點,在方案規劃過程中也起到了一部分顧問和分析的作用,這就是我們選擇威盛的原因。另外,印象最深的是三年來我們的合作關系更像伙伴和朋友,威盛幫助我們把產品做得更好,敬業精神和服務理念遠勝于國內很多其他單純做設計的廠商。
記者:可以從技術應用角度,聊一聊目前市場上的需求滿足情況嗎?
趙博士:好的。在硬件方面,這套系統的處理能力、散熱設計和穩定性方面都能滿足市場需求。不良率也比較低,保持在1%~3%,也是在我們之前的考慮范疇之內,我們有設計了一定百分比的設備冗余與替換空間;那在軟件方面,我們有專門的團隊正在升級完善后臺系統和前臺的“籮筐”App。我認為目前我們的服務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當然,用戶的需求也是在不停地變化。所以我們也在會不斷地對系統進行調整和升級。
記者:目前您們在中國鐵路線上取得了哪些成功呢?
趙博士:我們目前在普速列車上安裝了設備,包括已經開始部署安裝設備的廣州局、昆明局、沈陽局,以及已經簽訂協議的其他6家鐵路局。目前總發貨量已經超過4000臺,而且年用量也在不斷上升。
記者:據我所知,在硬件架構完成的基礎上,您們已經引入了“籮筐”這個軟件。那么目前市場反響怎么樣? 旅客的使用體驗好嗎?
趙博士:籮筐是一個列車富媒體應用,引入了電影、視頻、音樂、書籍等等非常多的開放應用。目前已經在108組列車上運營,覆蓋118個車次,用戶數量超過40萬,旅客平均使用時長超過4個小時。我們提供的本地多媒體資源是很受旅客歡迎的,比如免費電影這些。因為節省了旅客上網流量費用,而且比通過3G網絡訪問外部資源更快更穩定。當然,我們也在不斷優化,“籮筐”也從1.0發展到1.2再到2.0,而且會持續按照客人的需求優化后臺服務。
記者:“籮筐”這個名字非常接地氣,為什么這樣命名呢?
趙博士:這個名字的由來是這樣的,最早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坐火車都是背著籮筐的,而籮筐里面裝著各種各樣的東西,象征著我們的App也和“籮筐”一樣,功能豐富實用。另外,籮筐是編織出來的,也表示我們用“籮筐”來編織未來,編織夢想!
記者:官網上顯示,您這邊的設備目前開發到第三代。那么下一代設備中,您們會著重哪些方面的優化?目前進度如何?
趙博士:是的,目前我們正在開發下一代設備。在硬件優化方面目前我們進展比較順利,主要在優化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對硬件擴容,提升存儲能力。另一方面就是為了迎合高鐵市場,我們在提升服務器的處理能力。因為高鐵是個越來越大的市場,而且使用高鐵出行的商務人士也相對多一些,我們要滿足越來越高標準的需求。最后對于擴展接口這個問題,我們的設備本身具備連接外網和貫通整個列車的能力。開放外網這個問題上,我們也正在和運營商進行溝通。同時這也是和市場推廣的方案掛鉤的,需要我們去綜合考慮。
記者:最后,您對這套系統的未來愿景是什么樣的?
趙博士:我們希望和威盛可以繼續保持這種密切合作,共同為旅客提供優質的娛樂、資訊服務。也希望用戶喜愛“籮筐”這個App,即使在日常生活也會使用。未來,希望每一個同胞都可以享受免費列車Wi-Fi服務!
記者后記:中傳瑞有此次與威盛電子合作,自主研發的“旅客列車Wi-Fi服務平臺”基于中國列車娛樂市場的強烈需求而生。在短短三年時間內研發成功并與全國6家鐵路局900余列火車確定合作,完成在中國列車市場的初步普及,這一舉措甚至在很多發達國家都沒有完成。且由于中國旅客數量是國外的幾倍,相對而言其系統復雜程度也遠勝于國外。下一步,中傳瑞有已經瞄準了中國高鐵市場,我們相信,實現“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在列車上享受Wi-Fi服務”已經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