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沖擊下,過剩生產能力、無序市場競爭等不利因素,都在無時無刻地困擾著電線電纜行業。困難確實客觀存在,過分樂觀不行,過分悲觀無異。面對危機,線纜業既不用談虎色變,也不需妄自尊大。
從宏觀層面看,目前正值電線電纜行業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因而要正確掌控方向。從微觀層面看,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改變不適合線纜業發展的老思維,在危機中加強“內練”。
當務之急是,電線電纜行業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把發展建立在依靠科技進步、員工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集約發展上來。電線電纜企業增強內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多方面加強:
發展目標,要不斷被強調。當前,電線電纜企業普遍處于生產經營不佳的窘境,堅定信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應在充分認證的基礎上制訂遠景戰略目標,這是企業一切行動的指針,也是一面催人奮進的旗幟,能夠起到團結人、激勵人的作用。企業發展目標不僅僅是一個指引的方向、一串枯燥的數字或一幅宏偉的藍圖,而是員工共同認可的使命、愿景和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強調目標意識,就是要經常抬頭看路、攜手走路、避免彎路。要堅信,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遠。
經營戰略,要不斷被落實。面對國內外電纜市場需求大幅縮水,要盡快創新經營模式和方法。企業擁有一定的資源是必要的,但關鍵要看企業所能利用的資源數量和利用資源的方式和效率;企業擁有一定的核心能力是必要的,但關鍵是要尋找到差距,尋找到未來正確的發展方向。企業必須在正確的戰略指導下,最大限度地使用資源和能力,資源、能力和戰略三者的有機融合,構成企業戰略能力。企業不能再走粗放型的發展道路,必須提升核心能力,在技術革新、管理創新、節能降耗、和諧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突破。
企業資本,要不斷被增值。線纜企業普遍利潤率降低、資金緊張。要對企業擁有的一切有形與無形的存量資產,通過流動、裂變、組合、優化配置等各種方式進行有效運營,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增值。隨著電線電纜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傳統的增長方式已無法跟上發展的步伐。只有把企業的各種要素,包括產品、技術、設備、廠房、商標、戰略、服務、文化、管理團隊等,以資本的形式進行流動、整合和重構,進一步優化配置,形成合力,才能實現新的突破,實現保值增值。
市揚領域,要不斷被擴展。當前對線纜企業而言,利潤重要,市場份額更重要;市場份額重要,競爭優勢更重要;競爭優勢重要,企業核心能力更重要。企業有了核心能力才能創造競爭優勢,有了競爭優勢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使企業基業常青。因此,企業核心能力是競爭優勢、市場份額和企業利潤的真正來源。未來,線纜業的發展可能會很難。企業不僅要研究同行、研究競爭對手,更要研究市場、研究客戶。一要做穩市場,要保持銷售業績的穩步增長。二要做好市場,加快優化客戶結構,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夠支撐企業業績增長的主流市場,發展一批戰略用戶。三要做大市場,電纜市場要靠“大”來支撐,要突出抓大項目、做大文章、出大效益,爭取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
技術優勢,要不斷被更新。電線電纜行業低價競爭現象屢禁不止,要在全行業力推質量贏得市場、技術創造價值的發展理念。競爭優勢歸根結底體現在企業為客戶所能創造的價值。真正的競爭優勢在于沒有競爭的優勢,避開競爭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并獨占一個新的技術領域。在技術研發環節,企業應始終堅持市場和用戶導向,既要關注電線電纜市場的普遍需求,又要善于發掘潛在的個性需求,通過對新技術、新功能、新材料的發掘和利用,研制出超越用戶期待的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提高企業贏利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品牌效應,要不斷被提升。目前,電線電纜行業在國際市場還沒有真正叫得響的品牌。品牌是現代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強大的品牌效應是企業的制勝武器和重要標志。品牌建設不是一句簡單的品牌口號與一個品牌目標,也不是單一的營銷推廣和廣告傳播,而是要建立競爭性和系統化的品牌戰略。一方面要堅持做實品牌基礎。品牌的一半是質量,另一半是誠信。要將企業的每一個管理細節,作為提升品牌的節點,而堅持常抓不懈。另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品牌內涵,為品牌建設設立目標、方向與指導原則,做好品牌化決策、品牌模式選擇、品牌識別界定、品牌延伸規劃與品牌管理規劃,形成廣泛的品牌價值認同,使產品在客戶心中持久扎根。
生產管理,要不斷被優化。提高電線電纜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是當前重要的工作。制訂生產作業計劃,是對各種生產要素不斷優化的過程,往往一個要素不匹配就會導致生產停滯、造成浪費和損失。必須確保生產過程、生產工藝、人員配備、設備情況及其他要素相互協調平衡并建立長效監控機制。現場是各種生產要素的“集合點”,是部門各項管理功能的“聚焦點”,現場管理就是對現場各種生產要素的管理,也是對各項管理功能的驗證。其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有序化,只有有序化的生產經營活動,才能減少管理差錯、避免人為失誤。
成本指標,要不斷被倒逼。電線電纜企業長期“受銅所困”,加強成本管理尤為重要。銷售創造利潤,而管理工作是增加成本的。客戶不可能愿意為浪費買單,否則不可避免的結果是企業將失去市場。強化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決勝市場打好堅實基礎,成本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從而確保市場和利潤最大化。企業的一切管理行為都要圍繞這個目標,反向倒逼,層層加壓,層層落實,在每個環節上下功夫來降低成本。
管理制度,要不斷被堅持。搞好創新管理是線纜生產企業經營者長期研究實踐的課題。管理包括硬性管理(控制為主)和軟性管理(引導為主)兩種手段。我國企業管理者用在“管”和“理”上的時間分別是80%和20%,而國外優秀企業正好相反。管理要不斷規范制度和流程,更要強化長期貫徹制度和流程的執行能力。再好的管理制度一旦被突破,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還會產生更大負面作用。企業管理貴在堅持,在于主動執行。要通過文化引導和公平獎懲,合理調動員工的情緒,先讓員工心動,再讓員工行動,這樣就會形成主動執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