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基礎件進出口及其相關政策走向
|
(發布日期:2008-5-5 11:03:12) 來源: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協會 |
![]() |
|
2007年1-11月機械基礎件進出口情況和特點
2007年1—11月機械基礎件行業進口88.73億美元,增長23.4%,出口88.95億美元,增長35%,順差0.22億美元。
1.出口普遍快速增長,液壓元件及裝置、氣動元件及裝置、模具出口增長都在45%以上。
液壓元件及裝置出口2.2億美元,增長56.5%;氣動元件及裝置出口0.44億美元,增長45.5%;模具出口1390萬美元,增長54.3%。
出口金額多、增長較快的有:標準緊固件出口最多,達29.73億美元,增長39.5%;其次是軸承,出口14.03億美元,增長24.1%;再次是工業鏈條,出口6.96億美元,增長19.6%。密封件出口2.3億美元,增長33.2%。
2.主要產品進口除模具大幅度下降外,其他產品普遍增長,其中以標準件和軸承進口量最多進口增長的主要產品有:標準緊固件進口16.68億美元,增長25.5%;軸承進口16.23億美元,增長22.4%;液壓元件及裝置進口12.36億美元,增長39.5%;氣動元件及裝置進口2.22億美元,增長13%;密封件進口3.56億美元,增長31.4%;工業鏈條進口1億美元,增長37.1%。模具進口大幅度下降,為1.04億美元,下降44.1%。
一、2007年進出口有二大特點:
一是由于出口快速增長,從2007年8月起,機械基礎件行業己首次實現順差,改變了近幾年每年進出口都是逆差的狀況,這是行業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二是各類產品進出口很不平衡:軸承和標準件大進大出,液壓元件、氣動元件和密封件進口很多出口少,模具進口驟減出口很少,工業鏈條進口少出口很多。反映了我國產品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和調整產品結構的迫切性。
二、政策調整將對機械基礎件進出口產生影響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進出口發布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改善和優化進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增加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整頓出口秩序,實現出口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以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同時為減少國際貿易順差,促進產業升級,發布了鼓勵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政策。其中有關機械基礎件進出口現行政策主要有:
1.出口退稅政策
出口產品退稅,是指退還在國內已征收的間接稅(主要是增值稅),目的是使出口的貨物以不含國內間接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避免對跨國流動貨物重復征收國內稅,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這種做法符合世貿組織規則,體現了世貿組織關于非歧視原則和公平貿易原則,并已形成國際通行慣例。因此,不是個別國家采取的優惠政策,更不是補貼。
經國務院批準,2007年6月19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商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后,以財稅(2007)90號文,發布了《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實行。 這次調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控制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突出矛盾,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
機械基礎件行業降稅產品有36種,主要是機械零部件,即金屬鏈條,包括摩托車滾子鏈、自行車滾子鏈、其他鉸接鏈、防滑鏈、日字環節鏈、焊接鏈及各種鏈條零件;各種鋼鐵制標準緊固件,包括螺釘、螺母及螺紋制品;各種彈簧,包括汽車用、鐵道車輛用彈簧。上述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都由13%降到5%。另有手提式液壓動力工具(含鏈鋸)及零件由17%降到9%。
目前機械基礎件出口退稅率除上述三種產品外,銅制和鋁制標準緊固件、彈簧為13%;液壓元件及裝置和氣動元件及裝置17%;模具、軸承、密封件、油壓和氣壓傳動閥為13%。
今后我國政府將根據我國產業政策、進出口貿易政策和順差情況,適時調整出口退稅率。出口退稅率下調將增加企業出口產品成本,減少收益,有關企業要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
2.進出口關稅政策
進出口關稅是調節進出口和保護國內產業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我國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后,機械工業經過5年過渡期,關稅減讓己全部兌現。機械工業進口關稅平均水平由2000年的18.2%降到2002年的12.3%,其中機械產品由2000年的14.1%降到2002年的9.9%;汽車由2000年的43.9%降到26.9%。
2005年平均關稅,機械產品降到8.19%,汽車降到18.57%。
2006年,機械產品仍按2005年不變,只降低汽車行業進口關稅。小轎車進口關稅由2005年的30%,降到28%(2006年7月1日起再降到25%);汽車零部件關稅,從20
06年7月1日起平均降到10%。
2007年進口關稅仍按2006年不變。
2008年機械基礎件的進口關稅為:
工業鏈條12%,零件10%;標準緊固件8%-10%;液壓元件及裝置和氣動元件及裝置12%-14%;液壓馬達10%;模具8%-8.4%;塑料或橡膠用模具。一5%;汽車用彈簧10%,鐵道用彈簧6%;油壓和氣壓傳動閥5%。
軸承,2007年除零件為6%以外,都是8%。從2008年1月1日起,部分產品實行暫定稅率:鼓形滾子軸承(稅號84823000)、滾針軸承(稅號84824000)、風力發電設備用圓柱形滾子軸承(稅號ex84825000)、滾珠滾針及滾柱(稅號84829100)都按4%執行,滾動軸承的其他零件按3%執行。傳動軸和軸承座2007年都為例,從2008年1月1日起實行暫定稅率3%。密封件,2007年為8%,從2008年1月1日起,實行暫定稅率5%。目前機械基礎件出口不征收關稅。
3.鼓勵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政策
2007年9月27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的通知》,同年9月22日財政部、商務部發布《進口貼息資金管理辦法》。
對列入目錄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企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國家給予貼息政策支持。財政部和商務部在年度貼息資金總額內確定貼息系數,核定貼息金額。企業要在每年1月31日前向有關部門報送相關申請材料。 在鼓勵進口的重要裝備中,機械基礎件行業有風電、盾構機用軸承1項。與機械基礎件直接有關的工程機械有5項:(1)全斷面掘進機:刀盤直徑>13m;(2)穩定土路面拌合機:拌合寬度>3m;(3)履帶式起重機:起重量>300t;(4)高等級公路稀漿封層機:料倉>10m3,制漿>3t;(5)瀝青路面銑刨機:銑刨寬度>2.5m,銑刨刨深度>3cm。國家發改委將會同財政部、商務部根據情況需要,適時對目錄進行調整。
這項政策對國內企業研制開發這些產品將會帶來一定影響和困難,有關企業要積極采取措施,滿足用戶要求,并將遇到的問題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
4.外商投資產業新政策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于2007年10月31日發布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2004年11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同時停止執行。
新《目錄》是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新形勢下修訂的,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求,引導外商投資方向的重要政策措施。對搞好宏觀調控,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將發揮積極作用。《目錄》分為鼓勵類、限制類、禁止類三種。
在鼓勵類中,機械基礎件有:
(1)壓力(35-42MPa)通軸高壓柱塞泵及馬達、壓力(35-42MPa)低速大扭矩馬達的設計與制造;(2)電液比例伺服元件制造;
(3)壓力(21一31.5MPa)整體多路閥、功率0.35W以下氣動電磁閥、200Hz以上高頻電控氣閥設計與制造;
(4)靜液壓驅動裝置設計與制造;
(5)壓力10MPa以上非接觸式氣膜密封、壓力10MPa以上干氣密封(包括實驗裝置)的開發與制造;
(6)液壓氣動用橡塑密封件開發與制造;
(7)12.9級及以上高強度緊固件制造;
(8)第三、四代轎車輪轂軸承(軸承內、外圈帶法蘭盤和傳感器的輪轂軸承功能部件),高中檔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軸承(加工中心具有三軸以上聯動功能、定位重復精度為3-4um),高速線材、板材軋機軸承(單途線材軋機軋速120m/s及以上、薄板軋機加工板厚度2m及以上的支承和工作輥軸承),高速鐵路軸承(行駛速度大于200km/h),振動值Z4以下低噪音軸承(Z4、Z4P、V4、V4P噪音級),各類軸承的P4、P2級軸承制造。
在限制類目錄中,機械基礎件有:各類普通級(P0)軸承及零件(鋼球、保持架)、毛坯制造。
這項新政策,適度從嚴市場<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