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北京奧運之年。但備受世界關注的中國,對于本土企業來說,內外部種種不利環境卻不亞于是一場惡夢。諸多不利條件,使得這些本土企業和本土企業家都在謀求突破之道。但是,從筆者目前掌握的情況,還沒有幾個本土企業或本土企業家發表公開聲明來支持新《勞動法》的實施。而且,企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新《勞動法》是一批專家學者的閉門之作,而不是基于本土實現基礎之上,不適應于中國企業,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
針對諸多不利條件以及企業界人士的意見,我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我真誠希望能夠讓本土企業和本土企業家看到更遠的未來,而不要僅僅盯著當前帶來的困難,要用戰略的眼光來經營企業,要用負責任的精神來領導企業,并且為企業的發展找到一條光明大道,從而擁有未來。
一、新形勢條件下,本土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當代中國,是一個規模擴張最快的經濟舞臺,也是一個變化最快的經濟舞臺。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風起云涌;三十年的辛勤耕耘,三十年的名企輩出。通過這三十年的付出,我們不斷在創造輝煌,譬如中國企業在制造領域里,已經占據極為重要的位置,構建了全球競爭力和全球相對競爭優勢,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
但是,中國經濟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機遇與挑戰始終并存。全球化時代和信息化時代到來之后,本土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已經是一種必然,優秀外資企業和外資品牌紛紛涌入國內市場搶灘登陸。顯而易見,“低廉勞動力優勢、地域優勢、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等獨特優勢不再為中國企業所獨占,尚處于“大而不強”階段的中國企業開始面臨腹背受敵的境地。
我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有遠見的國家領導人審時度勢,已經在倡導“教育興國、科技興國、質量興國、品牌興國、管理興國”,其呼聲至今言猶在耳。但是,這些聲音和主張,卻被中國企業普遍視為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事情,或者被忽視為普通的號召,或者被視為未來要做的事情,壓根就沒有想到全球化進程來得如此之快,壓根就沒有想到“教育興企、科技興企、質量興企、品牌興企、管理興企”是鑄造持續成功企業的根本基礎。
只是,仿佛一夜之間,強大的競爭對手已經在中國企業旁邊安營扎寨,不論是在高科技領域,還是在日常用品領域,外資、外資企業和外資品牌已經高度活躍,并且占據中高端市場和領導地位,本土企業開始感受到陣陣寒意。
曾幾何時,眾多本土企業和本土品牌高舉“價格”這把達摩克利斯利劍掃蕩全球市場,簡單粗放的競爭手段,使得我們耗費了大量資源,卻只能賺取低廉的加工收入,或者只能賺取低微的流通利潤;今天,面對“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能源價格持續走高、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綠色環保以及節能減排標準越來越苛刻、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等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