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華爾街的商業模式正逐漸滲透到中國企業內部,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把杰克。韋爾奇當成第一偶像。
彼岸,卻在反思美國管理模式,“帶頭大哥”是一位叫弗雷德蒙德。馬利克的長者,管理學創始人彼得。德魯克對他的評價是:馬利克教授的確是當今“管理學中最權威的人士”。美國《商業周刊》稱其為“歐洲最有影響的商業思想家之一”,《財富》雜志也加入這場討論,刊登封面文章——《對不起了,杰克》,徹底反思杰克。韋爾奇引領潮流的美國管理模式。
在與馬利克交流時,他不斷向記者重復:中國企業不要盲目學習美國模式,美國模式不適合中國的土壤。
美國模式不適合中國企業
記者:美國模式不管怎么說還是創造了華爾街的奇跡,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爭相模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美國模式中諸如用數字說話等也幫了中國企業許多忙,你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馬利克:我來中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訴中國企業不要盲目學習美國模式,因為美國模式不適合中國的土壤。美國模式只有在美國才可能有效。而事實上美國的企業并不好,像高科技領域的微軟,它不能算一家好公司,它的Windows產品也不是好產品。美國創新很少,從他們生產的汽車就可以看出來。
在美國,我認為最好的企業是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它始終關注企業本身的健康狀況。你去讀讀巴菲特每年一次的股份公司報告,那是世界上最好的MBA教材。
現在的金融體系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牛津管理評論[oxford.icxo.com]消息:它可能造成經濟的崩潰。一個好的企業是不用上市的,上市只能給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解決資金的問題,但企業長期的收入來自產品,這不是上市本身能解決的。
記者:你一直認為歐洲的管理模式值得所有企業學習,當然,歐洲的企業管理實踐有幾百年的歷史,發展出了自己的組織結構、商業戰略、企業評估和管理等模式,誕生了大量具有悠久歷史和強大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美歐管理思想的核心區別在哪里?
馬利克:美歐在管理思想上有很大的區別,我想中國也能從歐洲管理思想中獲得教益。歐洲企業特別強調質量,這一點即使在中國,也可從歐洲產的汽車上看出來。歐洲有很多大品牌,它的經濟是一種創新經濟,對21世紀復雜性的挑戰準備得最好。這是因為,歐洲公司不是以利益為指導,不像美國公司那樣對利益有一種偏執,而是強調質量,強調客戶,正因為如此,歐洲公司反而更能獲利。
在目前的情況下,人們追求利潤是可以的,但企業真正的商業基礎不是金錢,不是為獲利著迷,而是必須強調客戶的滿意度。企業服務的不是股東的價值,而是客戶的價值。當然企業也可以追求短期利潤,但是這對其長期發展和創新是個很大的障礙,因為創新不是幾個月就能完成的,長期利益也不是短期利益能滿足的,短期利益對質量要求也是一種障礙,要獲得客戶滿意就要注重質量,這是歐洲公司所看重的。
現在掙快錢的做生意方式是危險的,因為它增加了企業垮掉的風險。
把仿生學帶進管理
記者:你的管理學思想中有哪些最重要的部分?
馬利克:系統工程、仿生學、控制論,這是我的管理思想的重要基礎。
系統論是研究整個系統,控制論讓整個組織實現自我調節,仿生學則研究整個自然界的秘密和變化。現在流行的商業模式,70%的并購都失敗了,80%的創新是失敗的,80%的企業在3年內垮掉了,因為它們的管理方式是錯誤的。如果你從整個系統出發,就可以做出很好的預測。這是其他方式預測不出來的。
仿生學可以窺探秘密的秘密,這樣就存在一種可能,把生產力提高30%或更高,而不是現在的3%、4%,或5%.比如說在生物界,最小的有機體對能量的轉化能達到95%以上,而人類造的發動機,能量轉化率只有50%左右;如果我們能學習自然,就不會出現能源短缺,也不會造成浪費和產生廢物。自然界是非常平衡的,如果我們不加以干涉,是可以自我循環的。
記者:你把實踐經驗和廣博的跨學科知識——包括科學、歷史、哲學、心理學等結合在一起,創造了獨特而完整的管理方法。那么,管理學的思想是否必須要同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歷史、人文傳統和習慣相結合才能有生命力?這個問題的另一方面,在歐洲發展成熟的企業管理行為和思想,能否在世界各地具有普適性?
馬利克:良好的、健康的管理是基于哲學基礎的,是有著普適性的法則。這種普適性的法則應該同當地文化結合在一起,一個國家不可能從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進口管理。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取得了成功,這是因為它接受了國際上先進的管理方式,并同其文化結合在一起。我認為這也是中國應走的道路。中國企業現在學美國式管理很多,但中國人不可能以比美國人更美國人的方式成功。美國人永遠比中國人更像美國人。
我想對中國更合適的管理是歐洲的方式。當然歐洲方式也有它的問題,它是建立在不同的文化基礎上的。
美國的簡單化商業模式是它的優勢,這是在美國的環境中競爭出來的,但中國的環境完全不同,需要在復雜性中學習管理和競爭。美國的成功是把事情簡單化,如果環境能簡單化,就能成功,牛津管理評論[oxford.icxo.com]消息:否則就需要系統管理,要全面平衡、密切聯系、動態的管理。
馬利克倡導的管理規則
■公司大可能并不好,更重要的是靈活,有創新能力;
■不能只顧股東,客戶才是上帝;
■不僅要控制成本(短期利益),更要向外看,有長遠目光;
■不能只靠一流人才,更要用有激情的人;
■雇傭有勇氣的CEO,而不是有魅力的CEO;
■不要崇尚力量,而要崇尚精神(公司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