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初霽,災后重建或給弱勢整理中的A股市場帶來“新希望”。專家認為,股市受雪災的不利影響將是短期性的,部分板塊已借機反彈。為應對自然災害和外部經濟放緩的“雙重沖擊”,政策面可能會更趨靈活,從而給股市帶來更多“暖意”。
不可否認,雪災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小。截至2月12日,我國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111億元。雪災也導致食品及部分地區物價快速上漲,從而推高了市場對1月CPI的預期。此外,保險機構因雪災賠付可能超過40億元。
不過,專家指出,從歷史上看,自然災害等給股市帶來的不利影響一般是短暫、輕微的,例如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等,經濟走勢不會因此出現逆轉。經過一段時間的震蕩,投資者重拾信心,股市有望較快從災害的陰影中走出。
同時,部分行業將受益于災后重建,有關電氣設備和電網發展工作成為重頭戲。節后的兩個交易日里,電力、機械、建材、農業、醫藥等板塊表現搶眼。保險板塊經過周三的下跌后,昨日也迅速反彈。此外,雪災暴露出我國收入差距過大,“三農”、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國家有必要加大對農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并繼續刺激消費增長。
從政策面上看,節前中央提出“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一些專家就此表示,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內部緊縮調控措施有必要進行適當調整,而災后重建工作客觀上也需要一個略為寬松的環境。這些因素或將給股市帶來較為“溫暖”的政策面。
由于雪災造成運輸困難,食品價格和部分地區總體物價水平上漲較快,1月CPI漲幅可能繼續創新高,這引起市場對于緊縮力度加大的擔憂。
不過,這次物價水平攀高有特定的季節和天氣因素。一是發生在春節前購買力高漲的時候。二是雪災、凍雨造成了一些地區食品物資運輸困難,從而抬高了物價。因此,加大貨幣政策緊縮力度無助于消除這些短期物價上漲因素。
從長期來看,加息雖然有利于緩解通脹預期,但仍不能有效降低食品價格漲幅。針對1月信貸數據偏高,專家建議繼續使用數量型工具加大緊縮力度,以部分替代價格型工具。
外部經濟下滑在客觀上要求我國宏觀調控應更加靈活。去年12月我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速陡然降至6.8%,不到全年增速的一半。盡管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暫時沒出現大幅下滑,但如果美國經濟持續放緩,我國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都可能遭受沖擊,從而影響經濟平穩增長。為此,專家指出,在美國經濟明顯放緩的背景下,宏觀調控應該“相機而動”,可適當調整緊縮的力度、節奏和方式。這也將給股市提供一個略為寬松的政策面。(記者 王棟琳)
災后重建利及四大板塊:電力設備 建材 大農業 工程機械
抗擊冰雪災害將由應急搶險抗災轉入全面恢復重建。綜合一些研究人士的觀點,電力設備、建材、農林牧漁和工程機械等四大板塊有望成為災后重建主要受益者。
電網建設是關鍵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災后重建要以電網恢復重建為重點,抓緊修復基礎設施。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大面積雨雪冰凍災害暴露出我國電力系統的脆弱性,這可能會促使政府加大對相關設備的投入,從而對輸配電、自動化控制和繼保電器等電力設備行業構成利好。
據國家電網公司介紹,此次華中、華東電網設備受損較為嚴重。華中地區發生500千伏線路倒塔114基;220千伏線路倒塔115基;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也不同程度受損。由于電網受損,許多發電企業機組相繼被迫停機,全國最大電力缺口接近4000萬千瓦。
目前,此次輸變電設備受損情況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對于設備引發故障帶來的損失,專家稱“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和電力顧問公司負責人和專家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雪災后,我國應進一步完善電力應急機制,在重災區建立觀冰站,在電網的設計標準上也可能將作適當的調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王駿說,可能要根據不同的地區,根據覆冰的情況,在工程設計的標準上,在抗冰雪的能力上做一定的調整,提高輸變站工程的可靠性。
業內人士認為,著眼未來,輸電線路中的變壓器等設備如何做到“耐寒、保溫”,無疑是留給技術人員的一道全新課題。權威專家認為,急需采用新工藝、新材料,創新設計理念,進一步提高產品對惡劣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以應對“天有不測風云”。照此分析,輸配電與電力自動化、繼保電器等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建材板塊長期受益
架橋、修路、建房是災后重建的重要內容。分析人士認為,這對建材行業來說是長期利好。從近兩天水泥、玻璃等板塊個股的市場表現可窺見一斑。
銀河證券建材行業分析師洪亮指出,受災地區在今年1、2季度都面臨著道路、電網重建壓力,這方面的市場需求將給建材企業帶來額外收益。他認為,雖然重建工程在幾個月內就會結束,但這次雪災給南方地區基礎設施帶來的巨大破壞,將令政府部門更加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這種重視將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二是提高基礎設施的建設標準。這樣的市場變化將對建材企業的業績產生長期影響。
農業基礎亟待加強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災區要制定恢復農業和林業生產規劃,并迅速組織實施;有關部門要全力保障恢復生產所需的種子、種苗及農資供應;對受災較嚴重地區的農民購種和修復農業設施要給予適當補助,力爭災后有一個比較好的收成。
作為春耕生產關鍵的種子和化肥將成為災后重建的重要物資。國家發改委曾表示,預計一季度國內化肥產量將有所下降,后期價格上漲壓力較大。據監測,1月份國產尿素、碳酸氫銨、磷酸二銨及進口氯化鉀平均零售價每噸分別為1950元、616元、3042元、2648元,比上月分別上升1.9%、3.0%、6.5%、5.5%,比上年同期分別上升10.3%、12.7%、19.6%、24.1%。
此外,災害對農業造成的損失有可能加劇當前包括畜禽養殖業和漁業在內的農產品價格維持上漲趨勢,從而對相關農林牧漁企業產生實質性利好。不過,有專家指出,雖然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但在“限價令”的制約下,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成本只能靠內部消化,使得板塊中的加工企業成本壓力增大,給業績帶來一定影響。
路面機械需求大增
救災過程中,南方各省對包括除雪車在內的各類路面機械需求大增。舉例來說,由于路面冰層和殘雪較厚,三一重工(600031)生產的平地機第一次被當作除雪工具使用。該公司為此專門在鏟刀部位加裝特殊膠條,以避免機器磨損路面、保證清掃的速度和質量。
業內人士認為,南方各省將吸取相關裝備嚴重不足的教訓,今后應會加大相關投入,這有望拉動對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受益的產品包括裝載機、汽車起重機、平地機和推土機。隨著災后工程施工的恢復,3月份這一行業有望迎來銷售高峰。(記者 陸洲 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