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最新統計表明,今年上半年機械工業利潤增幅為52.97%(上年同期為-9.05%),增幅之高為歷史罕見。但是下游骨干電線電纜企業大部分出現巨大虧損,國內最大的高壓變壓器和電線電纜生產企業之一G特變(行情,論壇)(600089)的電纜業務2005年收入為14.68億元,同比下降12.26%。
分析人士認為,電力電纜行業虧損的根本原因在于原材料價格過快上漲,雖然國家電網將在2006年致力于電網建設,但亦難以給處于產能過剩的電纜電線行業帶來根本性的轉機。
電纜行業兩頭受壓
2006年上半年,一些電力設備企業憑借電力體制改革的春風發展十分迅猛,業績令人振奮,但是處于一級電力設備的電纜電線業務,卻沒有跟上整個電力行業快速發展的步伐。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產銷量不斷增長。在國際上僅次于美國,是全球第二大電線電纜生產國,年產值近2000億元。由于產能過剩,原材料價格猛漲,目前企業發展良莠不齊,行業整合跡象已見端倪。
據了解,受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國內需求過快增長,特別是流通環節炒作的影響,銅、鋁、優質特種鋼材等原材料供應緊張,對電力設備公司的利潤率影響很大,特別是對電線電纜、變壓器這些電力設備子行業的利潤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此前有評論認為,全國電線電纜行業中十大電線電纜生產企業的產值總和僅占全行業的10%左右,產業集中度較低,規模經濟不夠,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國內電線電纜生產廠家,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且不說原材料價格不斷吞噬廠家利潤,僅全國近7000家大大小小電纜生產廠家爭相瓜分市場份額就對各大電纜廠形成了很大壓力,市場一度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甚至一些中小電纜廠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進行促銷,也使一些大電纜廠家在市場開拓中步履蹣跚。此外,用戶對電纜產品調價認可滯后,付款誠信度差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
在此形勢下,各大電纜廠開始從企業經營各個環節控制成本,采取簡化工作程序、降低企業內耗、規范業務流程、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對外出口等辦法來求得更多生存空間。與此同時,對于電線電纜產品的價格調整也勢在必行。
金牛證券研究部鄒建岷認為當前的行業現狀是:主要原材料銅價大幅上漲,導致電線電纜企業銀根吃緊,資金周轉緩慢。
G特變(行情,論壇)公司負責人認為,公司目前對電纜電線業務的收縮是有利的,畢竟這是一項盈利能力很低的業務,而又占用了大量的資源,還有潛在的風險。
電網建設機遇難改行業困境
國家電網公司制定的“十一五”電網發展規劃顯示,未來5年內,我國31個主要城市的電網建設與改造共需要各種電纜投入700億元,其中主要是中高壓電力電纜。新一輪大電網和大城網建設與改造,將引起新一輪城網建設高潮,也將引起新一輪電纜市場的競爭。
有行業人士認為,電網建設的發展將給致力發展電纜電線的企業帶來一定的機會,有可能會引起下半年全行業業績的小幅回升。
這次大城市電網改造,涉及的電線電纜產品量大面廣,從10kV級的架空線、鋼心鋁絞線,到高壓電力電纜都有需求,還有建筑用電線電纜。作為電網建設中最重要的配套產業,電線電纜行業中的眾多企業都希望能夠憑借“十一五”電網規劃的商機,去贏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業內專家認為,電網改革帶來的機遇很大,但是相關公司不一定能把握住,主要是由行業自身發展態勢決定的。比如西北大開發,大部分水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將采用500kV電纜作為超高壓引出線。但是由于國內電纜電線行業仍然存在重復建設與低價競爭,上規模的企業更在少數。目前幾乎還沒有哪家電纜生產廠家有能力生產這類等級的產品。
聯合證券電力設備分析師楊軍表示,從2004年年底開始,電線電纜行業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打擊很大,企業發展需要墊付資金增多,加上行業之間競爭激烈,即便是電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難以扭轉整個行業的困境。
有關專家指出,為防止制造業利潤為原材料價格漲價侵吞,一方面電線電纜等企業要調整產品結構,減少對原材料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相關上游原材料行業增加短缺產品的供給。另外,楊軍也表示相關企業可以實現“代工制”以降低電力設備企業生產成本。
--摘自《電源英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