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2015年9月20日,驅動中國“智”造—— 2015全國“互聯網+工業制造”高峰論壇在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國家大學科技園舉辦。本次高峰論壇是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物聯網委員會、信息通信測試技術委員會、東北大學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和美國國家儀器(NI)有限公司聯合承辦。論壇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前沿技術、整合平臺以及各類資源協同創新,加速實現“物聯網”、“互聯網+”等概念轉化為更先進生產力,共同驅動中國“智”造。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教授、中國通信學會張新生秘書長、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朱洪波教授、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所長于海濱教授、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副院長陸建華教授等多位國內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及業內專業人士出席了本次論壇。
作為此次高峰論壇的首席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教授發表了“流程工業智能優化制造”的主題演講。柴院士指出,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重要原材料實現智能制造仍是目前的重要研究課題。流程工業智能優化制造需要整體優化生產工藝和生產全流程,實現產品生產高效化和綠色化的目標。目前,這一目標的實現仍然面臨著自動化科學與技術、計算機和通訊、數據科學等諸多方面的困難挑戰。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在工業4.0的浪潮下,知識工作者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將知識工作者“自動化”,把工業實體變成一個智能優化技術系統、將原有的三網融合控制系統添加“互聯網+”服務、由人來深度挖掘大數據并做出預測與分析決策是未來解決問題的方向。柴院士還表示,在流程工業智能優化這方面,對比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仍需依據自身情況抓住機遇實現對其他工業大國的追趕。
中國通信學會物聯網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朱洪波教授表示:“工業物聯網與互聯網+”應協同“制造”共同發展。未來的工業生產將從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型,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需要打造新型的制造體系。把信息網絡和虛擬環境融合起來,把整個生產線所有環節連接起來,通過這樣一個改變創新,把一個個閉環連接起來打造成為面向智能制造協同發展的全面布局。這種從環變面的過程,就是協同制造的方向,業界應當共同努力來完成這個目標,推動“互聯網+工業制造”協同發展。
作為此次高峰論壇唯一受邀的企業代表,NI中國市場經理湯敏女士做了精彩的壓軸演講。湯敏經理表示在工業物聯網方面,考慮到產業轉型、設備兼容性等問題,升級改造不可能把機器全部更新換代,而且傳統行業的各種編程標準各不相同,一個開放、先進的系統架構尤為重要,而這一點正是NI RIO產品線的巨大優勢。在這樣一個架構中,NI提供了解決兼容性、安全性、互聯性等問題的系統方案,從而實現整個產業的升級改造。解決這些問題的兩個關鍵因素,一是信息物理系統的搭建,另一個就是工業大數據。而數據的實時收集分析則對于工業物聯網發展、產業升級改造極其關鍵。湯敏經理還談到中國的傳統制造升級不僅需要添加新的功能,還要對設備原先舊的功能實現升級換代。在這個過程中,NI提供了一個軟硬件結合的開放式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工程師可以快速、高效地實現從原型化到驗證生產的過程。目前NI已經和IBM、空客等國際以及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合作,正在幫助中國“智造”從概念走向現實。
此次高峰論壇還同期舉辦了未來移動通信聯合實驗室的揭牌儀式。該實驗室是由南京郵電大學和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聯合創辦,該實驗室對于工業制造、“互聯網+”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相信未來從這里一定會走出大量的科研人才,助力未來移動通信事業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