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本站 | 免費注冊 | 申請VIP會員 | 固定排名 | 廣告服務
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首頁
PLC | 電  機 | 變 頻 器 | 人機界面 | 運動伺服 | 控制傳動 | 自動化軟件
DCS | 傳感器 | 通信網絡 | 現場總線 | 數據采集 | 電氣開關 | 數傳測控
電源 | 嵌入式 | 儀器儀表 | 低壓電器 | 機器視覺 | 工業安全 | 工控機
模具 | 電線電纜 | 電子元件 | 成套設備 | 液壓氣動 | 制 冷
機床 | 電力能源 | 機械設備 | 石油化工 | 礦業冶金 | 水工業
物流 | 軌道交通 | 汽車電子 | 工程機械 | 輸 配 電 | 電 梯
產品 企業 供求 文庫
下載 視頻 招聘 期刊 會展 培訓 庫存 論壇 訪談 維修  
熱詞:嵌入式 傳感器 電源 主板 工控機 PLC 人機界面 變頻器
新聞首頁 行業動態 政策法規 企業新聞 最新展會 展會報道 企業紀實 風云人物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首頁 >> 新聞首頁 >> 行業動態 >> 詳細信息
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的出路在哪里?
(發布日期:2006-10-26) 來源: 電子工程專輯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IC用量和產量幾乎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在同步增長,估計到200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需求達到200億塊以上,銷售額達到800億元以上。世界上的其它地方都曾出現過好幾次IC市場慘淡的局面,但在中國20多年來一直都沒有出現,所以IC市場的中心正在不斷從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向中國轉移,IC的生產中心也在不斷地從其他國家或地區轉移到中國。

去年(2004年)臺灣的8寸晶圓生產廠宣布在廣東珠海市落戶,以及臺聯電和臺積電IC生產廠商在國內蘇州、上海投資辦廠,一下子把中國的IC產業推向了世界高峰。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IC生產廠家的產品或相同型號的IC幾乎在中國都可以找得到,中國IC市場的份額已經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并且這個分量還在繼續增長,因為中國是一個產品加工能力最強和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作為一個IC的使用者,我對中國IC產業的發展感到很欣慰,也感到嘆息。欣慰的是IC產業在國內的蓬勃發展必然會帶動中國電子工業及其他產業的蓬勃發展,并且我們的IC產量和產值很快就可以趕上日本、歐洲和美國。IC的發源地在美國,二十多年前傳入歐洲和日本,十年前又傳入臺灣,現在又傳到了中國大陸。在IC產生技術方面,日本用了26年才趕上美國,而臺灣只用了十年多一點時間就趕上了美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根據統計,2000年以來中國的IC產業每年都有30%以上的速度增長,因此可以估計,用不了十年,中國的IC產業就可以趕上美國。

嚴格來說早在二十年前,國外的IC生產技術就已經傳入中國,但中國一直沒有把握住機會,因此我們不能不嘆息。八十年代末,中國就開始從日本大量引進IC生產技術,當時國內的最大IC廠家742廠(華晶集團)就是在那時候從日本東芝公司引進IC生產技術的,同時向東芝引進IC生產技術的還有韓國三星。現在可以檢討一下中國二十幾年來IC產業的發展是個什么樣子,我們可以用信息產業部(以前叫電子工業部或四機部)一位領導的真心話來概括:我們二十多年來用于引進IC(彩電用)生產的錢,光利息用來買IC都用不完。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國IC產業發展這么令人感嘆?

很多不知情的人都把責任歸于日本沒有真心向中國人傳授技術,那么爾后中國從歐洲引進的IC生產技術又怎么樣呢?上海非利蒲半導體廠、上海貝嶺半導體、還有深圳的賽意法半導體公司等等,當時引進技術的時候技術水平也應該是很先進的了吧,但為什么也發展不起來?中國沒有IC用戶嗎?中國IC市場的容量每年都有上百億元的增長,把它攤到任何一個IC企業,這個企業都會被掌死。就良心而論,如果我們不是當年從日本引進了彩電生產技術,中國的電子工業不會像今天發展得這么快。如果拿今天的三星與中國任何一個企業相比,就會知道中國的IC企業到底輸在哪里?

我認為,中國的IC產業不是人們所認為的是輸在生產技術上,因為三星公司也是與中國華晶公司同時引進日本的IC生產技術,并且目前在三星公司工作的很多高級技術人員也是中國人,因此我們只能認為,中國IC產業的失敗,是輸在管理和體制上。

先天不足,后天營養不良,是中國IC產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是一個計劃經濟色彩很濃的國家,雖然是改革開放了,但一些大的技術引進項目,還需要國家政府部門進行立項、審批和撥款,而目前國內大多數的企業還都是國營企業,國營企業在爭取技術引進項目的時候一般都會弄虛作假。這些企業為了爭取得到國家技術引進項目,可以說是不擇一切手段,其中在寫可行性報告的時候,首先是把技術引進的必要性寫得天花亂墜,然后把經濟效益也寫得非常可觀,最后把投資寫得非常節省,只有國外同類項目的三分之一,目的就是要先拿到項目,資金不足,等上馬以后再繼續向國家申請,反正生米已經將要煮成飯,國家不可能不給。

因此,技術引進項目在一開始就是先天不足,經常是一邊引進技術設備一邊修改方案,最后把資金用完了,還不能正常生產,更談不上日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了。如:華晶半導體廠(742廠),IC產生技術引進項目在進行到第一期工程后,因資金不足就基本停止了下來,但為了向政府部門報喜,表示項目超前完成任務,提前出產品,不得不向東芝公司買進IC半成品進行封裝,然后打上自己的品牌,一個自力更生,獨立生產的IC產品就這樣誕生了。但直到今天,華晶半導體廠當年的雄偉目標一直都沒有實現過。

思想保守,不重視技術引進,企業缺乏活力,是國內IC生產廠家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政府領導的眼里,引進IC產生技術和設備,IC產品就可以像面包師烤面包一樣,等著面包出爐了,殊不知IC產品最關鍵的技術還在前頭,就是產品技術開發。

搞過電路設計的工程師都會清楚,開發一個電子產品,比較復雜一些的一般都需要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而開發一個IC產品需要的時間還要更長,因為IC樣片試制出來后還要作電路試驗,還需要整機廠的配合。況且以前搞IC設計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用膠帶貼圖),特別是搞模擬電路IC設計,對設計師的技術水平(經驗)要求更高。光有IC產生技術和設備,還需找米下鍋,而IC產品設計,在國內IC產生技術剛引進的時候還是個空白,對IC產品設計人才的培養最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并且當年連師傅都沒有到哪里去培養。

因此引進成熟的IC技術產品是解決IC產生廠當時等米下鍋的唯一出路,但是在自力更生,自主開發等思想的指導下,只好讓IC技術開發人員加班加點,重復別人的勞動,讓IC生產設備耐心地等待著新產品的誕生,和靜靜地等待著衰老。因為,IC產品技術引進多么丟中國人的臉。

而在此同時,韓國三星卻每年花幾億美金來進行技術引進,然后用同樣的生產設備進行IC生產,并把產品源源不斷地賣到中國,每年幾十億元的錢也源源不斷從中國人的手中流入別人的腰包。你看多可惜,中國就這樣失去了一次IC發展的好機會。今天三星半導體公司的產品樣樣均有,這些產品完全都是他們自己設計的嗎?我看不是,我相信大部分產品都是靠引進技術進行生產的;連日本人賣給中國人的生產設備也是通過引進,然后改造再賣給中國。而在國人看來引進設備還可以,但引進技術就是恥辱,中國人能把衛星發射上天,為什么就不能開發IC。

20世紀末IC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個人電腦發明以后,IC生產技術和IC電路開發技術,無論是在效率上或者在性能上,以及在產能上都比前10年最少增長了100倍。英特爾公司在進行80286 CPU電路布圖設計的時候基本上還是用手工貼圖的方法,而到了80386 CPU電路布圖設計的時候才開始采用CAD和EAD技術,正是因為CAD技術的飛速發展才引起今天IC技術的進一步飛速發展。今天IC的生產和開發技術越來越集中,并且產能已基本集中在幾個世界級的IC企業手中,而且IC生產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行業。中國領導已經初步認識到這一點,要想讓現在國內的IC企業(國營企業)直接去追趕國外的IC企業巨頭,已經是不可能了,那樣只能白白地丟失更多的錢。

上個世紀將要結束的時候,國家在IC產業方面進行了政策調整,原來只允許國營企業涉及的IC產業,現在反過來鼓勵民營企業進入IC技術領域,并把民營企業的概念延伸到外商在國內投資企業的范圍,這一觀念的改變使得二十多年籠罩在中國IC產業頂上的陰云,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隨著臺灣IC企業向大陸轉移,以及國外IC企業競爭的激烈,和國外留學人員創業的濃厚興趣,在2000年以后的幾年里,中國從事IC技術的企業一下子猛增了400多家,其中大部份都是海歸人員新辦的IC設計公司,中國IC產業的春天終于到來了。

與此同時,在政府提出信息產業要有自己的“心”(CPU)和“腦”(系統軟件)的號召下,一些代表國家頂級IC技術的產品,如:方舟1號、2號;龍芯1號、2號;漢芯等CPU產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短短的兩年里也陸續在不同場合亮了相,并得到政府部門的嘉獎,同時也給中國政府的官員面子增加了光彩,證明政府的支持是正確和有效的。

沒有人懷疑,CPU不是當今IC技術中的皇冠,英特爾公司獨領風騷20多年,靠的就是CPU一枝獨秀。但是CPU與其他IC產品不同,它不但需要硬件支持,更需要軟件來支持,沒有一大幫熱血沸騰的軟件開發隊伍跟進,不斷地開發應用軟件來支持,任何先進的CPU都會變成廢物。對于CPU電路性能的優越性我們暫且不說,但如果我們自己生產的CPU采用的是別人的IP,那么我們的CPU到底有多少優勢,能與英特公司抗衡嗎?如果我們自己生產的CPU采用的是自己的IP,手中已經掌握大量軟件資源的軟件公司愿意跟進嗎?況且開發自己的IP談何容易,如果選用別人的IP,還不是需要乖乖的給別人交一筆知識產權費。

世界上曾有多少人,想在CPU行業與英特爾公司爭奪天下,都沒有成功。在英特爾公司剛推出80286的時候,那是個群雄輩出的時代,有西門子、NEC、臺灣聯電、IBM等好幾十家公司跟進;到了80386和80486的時代,世界大部分廠家紛紛倒閉,只剩下幾家;再到奔騰CPU的時代,世界CPU的廠家幾乎只剩英特爾公司一家,最后有十幾家CPU公司聯合起來搞一個Power-CPU與英特爾公司的奔騰CPU抗衡也沒成功。

那么中國IC產業的出路在哪里?實際上這兩年華為、中興等IC開發公司的實際行動已經作了回答,就是要搞那些能與自己產品配套用的IC,或某個新技術領域,別人還沒有進入這個領域的新IC,這樣才可能會成功。不過,現在華為和中興的IC開發公司還是處于自己種菜自己吃的小農經濟經營方式,只不過是省了點趕集買菜的時間和路費,圖了個方便。他們這種小農經濟經營方式,注定他們的IC開發公司規模不可能做得很大。他們如果想把IC開發公司規模做大,必須自己構建一個農場或收購一個農場,把自己培養成一個IC專業戶。

蘇州討債公司


當一種主流文化形成以后,一般人只能跟著它走,誰要是想與它作對,必須量力而行,估計一下自己有沒有那么大的實力,和敢不敢付出那么高的成本,如:美國的王安電腦就是因為<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相關信息
· 施耐德電氣:以創新柔性直流技術助力新型配電系統建設...
· 施耐德電氣攜手意昂集團,以無六氟化硫中壓開關設備加速能源轉型...
· 破局能源變革!維諦技術(Vertiv)“雙輪驅動”破解抽蓄電站高...
· 施耐德電氣:夯實數據基礎,驅動水務行業數字化轉型...
· 京東工業牽手白云電氣 開啟數智供應鏈與電力裝備制造深度融合戰略新...
· 施耐德電氣:算電協同,奏響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尚易企業郵箱
   企業新聞 更多
· 皮爾磁:讓工業燃燒器更加安全智能...
· 皮爾磁:當機械安全遇上工業信息安...
· 皮爾磁:全新的生命周期平臺能帶來...
· 皮爾磁:SIL 4級FNmux獲...
· 皮爾磁重磅亮相2025廣州應急安...
· 皮爾磁:安全是新能源時代的通行證...
· 皮爾磁:工業自動化網絡架構的“新...
· 皮爾磁:CE認證新規:用戶不可不...
   產品新聞 更多
· 皮爾磁:一把“小門鎖”,輕松拿捏...
· 皮爾磁:安全與可持續性相輔相成...
· 皮爾磁:IO-Link Safe...
· 皮爾磁:模塊化安全繼電器功能升級...
· 皮爾磁:安全光幕的“人貨區分”功...
· 皮爾磁:卷出新高度,安全開關都開...
· 皮爾磁:如何駕馭氫能這把“雙刃劍...
· 皮爾磁:工業安全新“勢力”——安...

廣告服務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分類索引 | 服務條款 | VIP會員服務 |《電氣自動化企業大全》| 版權聲明

客服專線:0898-68552405     媒體合作QQ:910167442
中國電子商務服務聯盟成員單位 瓊ICP備17003754號
中國電氣自動化網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By Electric Automation of 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语国产精精品国产国语清晰对话| 涩涩涩涩爱网站|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欧洲有码无码| 一进一出一爽又粗又大|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更新 |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合集| 国产乱子伦无套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年视频人免费网站动漫在线|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人妻综合专区第一页|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蜜桃| 综合亚洲桃色第一影院|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2021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视频|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奶头大全| av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1卡2卡| 中国农村妇女真实bbwbbwbbw| 无码av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e86亚洲福利入口|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日本高清在线中字视频| 色婷婷五月综合亚洲小说| 亚洲日韩久热中文字幕| 在线人人车操人人看视频| 正在播放酒店约少妇高潮| 熟妇好大好深好满好爽|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av|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国内露脸中年夫妇交换|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亚洲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女人的天堂A国产在线观看|